【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隨著農曆新年腳步接近,許多民眾開始進行年節大掃除,整理居家環境時往往會發現許多閒置或未使用的商品。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在此時機提醒,有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實際上是受到嚴格管制的醫療器材,需要特別關注其販售和使用規範。為確保民眾使用安全,並維護合法醫療器材市場秩序,食藥署特別發布相關指引,協助民眾正確辨識及處理這類產品。
認識醫療器材 安心使用好健康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醫療器材的範圍遠比想像中廣泛。除了最常見的醫用口罩、OK繃、紗布及棉花棒外,許多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品如隱形眼鏡保存盒及保養液、洗鼻器、吸鼻器、
液體藥物給藥器、月經量杯(月亮杯)、保險套、衛生棉條等,都屬於醫療器材管理的範疇。這些產品之所以被列入醫療器材管理,是因為它們都與人體健康直接相關,使用不當可能造成健康風險。未取得醫療器材販賣業許可執照 違者會有重大罰鍰
根據醫療器材管理法第13條規定,任何個人或企業若未取得醫療器材販賣業許可執照,不得在實體或網路等任何通路販售這類產品,違者將面臨新臺幣3萬元至100萬元的重大罰鍰。這項規定的目的,在於確保醫療器材的銷售管道合法可靠,讓民眾能安心使用這些產品。
安心選購使用 全方位指南
為協助民眾安全選購醫療器材,食藥署特別制定了「醫材安心三步驟」的實用指南。首先,民眾要能正確認識並判斷產品是否屬於醫療器材的範疇;其次,在購買時應仔細檢查外包裝上是否清楚標示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或產品登錄編號;最後,使用前一定要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了解正確的使用方式、注意事項及保存方法。為方便民眾查證,食藥署官方網站建置了完整的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民眾可隨時上網查詢產品的合法性。
此外,若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任何不良反應或異常情況,可立即通過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02-2396-0100)進行通報。食藥署也提醒,選購醫療器材時應透過合法藥局或醫療器材行等正當管道,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價格異常低廉的產品,以保障自身權益與健康安全。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1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